DeepSeek教你如何提高高校综合评价初审通过率
高校综合评价的报考流程,大致如下:高校招生简章发布→考生报名→高校审核报名材料(初审)→初审通过名单公示→综合评价考试确认、缴费及准考证打印→全国统一高考→综合评价考试(面试为主)→综合评价入选名单公示→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
浙江省属三一高校、江苏A类院校、上海综评院校等高校报考流程有所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初审是高校审查的第一关,只有通过初审,考生才具备后续选拔测试的资格,没有通过初审后边的一切免谈,所以考生家长务必重视,好好准备!
综合评价初审审什么?
高校综合评价初审主要是对考生提交报名材料的审核,主要审查报考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针对性、是否满足报考条件、高中阶段相关学科成绩及竞赛奖项等内容,以确保选拔出符合高校要求的优秀人才。
从往年初审被刷掉的考生情况来看,大多都踩了以下5个雷区,想报考综评的考生家长务必重视,提前避坑!
01、是否满足学校的报考条件
高校招生简章中会明确考生报考条件,如选科要求、成绩要求、学校排名、竞赛奖项、荣誉奖励等,只有满足学校的报名条件才有机会通过初审。如北外要求考生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10%以内,并且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10%以内,北外生源校会放宽要求。
如中山大学要求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生需获得信息学省一及以上奖项。而南科大、上科大、国科大等高校只招收选考“物理+化学”类考生。
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满足学校的硬性报考要求,否则准备再多也是白白浪费机会!
02、审核报考材料的完整性
主要审查考生报名材料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提供。这就要求考生和家长在准备报名材料时,尤其注意高校特殊要求。
如:上传材料是否清晰,报名表、成绩信息等材料是否要求中学盖章或审核人亲笔签字,自荐信是否按系统的要求手写或本人亲笔签名,邮寄材料是否按照顺序装订或明确不让装订等。
03、报考材料的真实性
综合评价高校大多需要考生把相关成绩等报考材料给所在中学签字盖章,竞赛获奖证书需上传证书照片,部分高校如北外还要求在中学公示,证书的复印件需在参加能力测试时随身携带以备查验等。
04、报考材料的针对性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考生要求侧重点不同,尤其是自荐信等材料,如果拿同一篇申请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撰写自荐信的时候,考生可以将自己对目标高校的认知加进去,或者是对专业的认知,在相同条件下,对目标院校以及专业有一定认知的考生相对来说会有一定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考生有没有奖项,针对性的准备更容易让考生脱颖而出。
05、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评审
一般高校内部会设置一套审核标准及评分规则,根据考生提供的模考成绩及学校排名、学考成绩、证书奖项及其他证明材料进行打分,最后根据一定比例划定初审通过人数。需要注意的是,各个高校具体审核机制会有所不同,各项指标所占比例也不同。其中,模考成绩、学考成绩、证书奖项等占据重要比重。
提升初审通过率的六大核心策略
1. 学术能力:夯实基础,突出亮点
2. 英语能力:高分+应用双保险
3. 活动规划:打造“国际化+独特性”标签
核心方向:
跨文化实践:国际交换生、模拟联合国、海外研学(如哈佛峰会)、跨文化公益(如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推广)。
社会创新:发起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如乡村教育科技赋能、环保材料研发)。
领导力:创办社团、策划大型活动(如跨校联合艺术展)。
案例模板:
4. 文书写作:讲好个人故事,匹配学校价值观
5. 推荐信:多维视角背书
6. 面试准备:展现思维深度与适应力
常见题型:
自我认知类(如“用三个词形容自己”);
价值观类(如“如何看待AI对教育的影响”);
情景应对类(如“团队出现分歧如何解决”)。
加分技巧: